网站首页
富津鱼庄
鱼种介绍
新闻资讯
生态鱼庄
联系我们

巍巍乌蒙,昭通生态脱贫潜力大(扶贫攻艰精准看林草)

来源: 本站原创      2021-03-18 10:27:42
字号: T| T

   巍巍乌蒙,昭通生态脱贫潜力大(扶贫攻艰精准看林草)

 巍巍乌蒙,潜力磅礴。

        乌蒙山片区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之一,行政区划跨云南、贵州、四川三省。云南为三省中涉县最多的省份,占据15个县(市、区),包含昭通的10个县(区)。昭通是云南贫困人口最多、贫困程度最深、贫困面最大的地级市,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,也是重点和难点地区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昭通林草资源丰富,要想脱贫出列,就要从资源优势出发,找准找好产业点,走生态路,让广大老百姓参与进来,真正做到脱贫不返贫,实现扶贫既扶智又扶志的目的。”昭通市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说。  

林农抚育竹苗。盐津县林业和草原局供图

        竹子 多主体受益于产业链

        走进盐津县柿子镇,放眼望去,成片成片的竹林,满目青绿。走到竹林深处,空气中弥漫着竹子的清香,竹子随风摇曳沙沙作响。

        盐津现有竹林面积47万余亩,其中笋用竹37.7万亩、材用竹10万亩,竹产业产值达2.6亿元,覆盖4万余农户。

        盐津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,竹林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作为国家级贫困县,竹产业在扶贫中承担了怎样的角色,带来了什么?

        记者了解到,盐津县坚持把竹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出路,突出有机竹笋全产业链建设,突出抓规划、建基地、育主体、创品牌、强保障“五个抓手”,统筹推进贸工竹一体化、产供销一条龙的有机竹笋全产业链建设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育主体方面,盐津坚持以利益联结为纽带,以实现竹产业组织化和带动面全覆盖为目标,着力在壮大竹产业龙头企业、抓实村级集体经济、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上下功夫,推动形成“大龙带小龙联结千家万户”的竹产业扶贫格局,相继引进和培育了天竺园、亚太竹纤维、竹银华山、津华竹产业等一批竹产业龙头企业。

        来到盐津竹银华山野菜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有的竹笋产品在进行杀菌消毒处理,有的清水笋系列产品在被打包装箱,有的鲜嫩竹笋浸泡在清水中……

        “公司现已建成年产1000吨清水笋和1000吨泡椒笋生产线各一条。公司主打产品‘摩崖’牌清水笋系列产品和‘竹九香’牌休闲即食系列产品以优质的乌蒙山野生竹笋为原料,品质脆嫩,清新爽口,营养丰富,畅销昆明、成都、北京等地。”盐津竹银华山野菜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一边捞起清水中的竹笋,一边高兴地说。

        通过竹林受益的不仅有企业,还有更多农民,盐津县大多数村成立了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,采取“党总支+村集体公司+专业合作社+农户(贫困户)”等一系列利益联结模式,实现了群众增收、贫困户脱贫、集体公司收益的多赢目标。2018年,全县竹笋采收覆盖33个村,涉及农户0.8万户3万余人,其中贫困户有0.24万户1万余人,户均增收达2万元。

        盐津县林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,下一步,盐津县将对现有的低效竹林开展抚育改造,提高亩产出量,还要提高组织化规模化程度、突出招商引资、做细竹林生态游等,助推脱贫攻坚。

        盐津竹产业的发展情况只是昭通的一个缩影。

        昭通现有竹林面积300余万亩,覆盖建档立卡户4.29万户16.6万贫困人口。为促进竹产业发展,带动更多人口脱贫出列,昭通进行低效竹林改造,计划完成1亿元投资,截至2019年8月,已完成31.62万亩。2019年新植目标任务75.4万亩,截至7月已完成46万余亩。       

花椒喜获丰收。鲁甸县林业和草原局供图

        花椒 脱贫增收大产业

        “花椒一年要施3次肥,第一次是刚开花时,第二次是成熟前,第三次是采摘后。我们负责花椒林的生态护林员,指导当地农户解决施肥、打药、剪枝等技术性问题。”晌午时分,在36摄氏度的高温下,鲁甸县龙头山镇生态护林员余金美一边指导农户采摘青花椒,一边介绍说,她丈夫因车祸失去了劳动能力,家中有两个孩子在上学,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她的肩上。自2018年,她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后,既能在家门口就业,保护好家乡的林木,又能靠通过劳动改善贫困状况,这比直接给她几千块更高兴!

        跟随余金美的脚步,到下一片花椒林的路上,记者发现林下有成群结对的鸡正跑来跑去,抬头即可看到写着“椒林鸡养殖基地”的7块大牌子。“这种养殖方式,椒林鸡可以吃掉林中的杂草和害虫,鸡粪可用作花椒树的肥料,既降低了养殖成本,又为花椒林免费施肥,是一举两得的好产业!椒林鸡的生态养殖方式,很受市场欢迎,一只鸡大概卖200元左右。”龙头山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说,为进一步提升花椒产业的经济效益,龙头山镇将深入实施“百万椒林鸡”工程,以花椒林为依托,进行林下生态养殖,带动群众脱贫致富。

        记者看到的龙头山万亩花椒基地仅是鲁甸花椒林的一角。鲁甸栽培青花椒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,是全国青花椒最佳生长区和重点产区之一。近年来,鲁甸县按照“产业化发展、规模化经营、基地化建设”的要求,在花椒产业的发展过程中,实行县、乡、村层层创建花椒科技示范样板,打造花椒种植核心示范区,并以此辐射带动扩大种植面积。目前,全县共建花椒示范样板23个,共计2万余亩,打造了龙头山万亩花椒基地、小寨至龙头山峡谷10里花椒长廊等。截至2018年,全县花椒种植面积达23.5万亩,产值达8.8亿元,种植农户有4.2万户18万余人,覆盖建档立卡户0.88万余户2.9万余人。

        鲁甸县林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下一步,鲁甸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灾区时提出的“小小花椒树,致富大产业”重要指示,大力实施产业提质增效,加大招商引资和扶持本土企业发展力度,不断延伸花椒产业链,强化产品精深加工与市场开拓,力争到“十三五”末,实现花椒种植面积25万亩以上,产量达1.02万吨,产值达10亿元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花椒产业是昭通市生态脱贫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昭通现有花椒林129万亩,覆盖建档立卡户6.9万余户27.4万贫困人口。2019年,全市计划新建高标准基地4.4万亩,截至7月已完成3万亩。同时,全市通过举办花椒等林木技能培训的方式,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技术传授给农户,不仅改进帮扶方式,还逐渐改变农民争当贫困户的思想,变‘要我脱贫’为‘我要脱贫’,激发群众内生动力,实现精神与物质‘双脱贫’。”昭通市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说。       

盐津竹银华山野菜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竹笋生产情况。刘晓霞摄

        核桃 高原特色产业后劲足

        核桃与扁桃、榛子、腰果并称世界“四大干果”。核桃在鲁甸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,早在6000多年前,牛栏江流域就生长着茂密的野生铁核桃林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十一五”期间,鲁甸县按照“生态建设产业化、产业发展生态化”的总体要求,围绕“生态受保护、农民得实惠、产业得发展、林区更和谐”的林产业发展目标,结合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进行综合分析,决定把核桃产业作为鲁甸主要的林产业来做大做强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核桃产业发展过程中,鲁甸县加大宣传力度,采取编印发放宣传资料、召开群众会议等方式,大力宣传发展核桃产业的政策背景和栽培管理技术,让群众形成“种植核桃能发家致富,发展林产业就能奔小康”的共识,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,使广大农民群众成为发展核桃产业的主体。目前,全县建有市级核桃科技示范园1234亩,县级核桃科技示范样板5800亩,乡、村两级核桃科技示范样板4万余亩。2018年,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85万亩,产量达2.42万吨,产值达5.8亿元,种植农户9万多户36万余人,覆盖建档立卡户1.3万余户4.9万余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下一步,鲁甸县将围绕生产资料供应、基地建设管理、技术培训服务等环节,按照“党支部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,引导群众建立专业合作社,不断完善花椒产业发展的基层服务组织,推动“单家独户零星卖”向“集中力量闯市场”转变,力争到“十三五”末,实现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90万亩以上,产量达3.59万吨,产值达8.62亿元,带动更多人致富。

        云南现有核桃4300万亩,是覆盖面广、惠及群众多、发展潜力大的高原特色产业之一。其中,昭通核桃林面积424万亩,覆盖建档立卡户16.5万户62.4万多贫困人口。(国家林草局扶贫办主办)

林农学习核桃树管护技术。鲁甸县林业和草原局供图


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。